说起王劲松,可能很多人名字没听过,但他演过的角色你肯定见过,甚至印象很深刻。最近正火的《以法之名》,张译演的检察长张放,王劲松饰演的角色虽不是主角,但他那个深藏不露、操控全局的气场,明明没有大肆张扬,却让人觉得他对司法内部问题看得透彻得很。
再说《底线》,他演的陈康法官,摇摆在正邪之间,和靳东“唱双簧”的那几场戏,配合得妙趣横生。别看角色有点复杂,他总能把那个似是而非、实则靠谱的感觉演出来。还有《破冰行动》里的村支书林耀东,外面一副斯文的样子,实际上是个狠角色的毒枭,完全是反差萌。
有意思的是,他大多数时候演的都是配角,但往往是这些“配角”的精彩表现,给剧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。随着名气越来越大,他难免也惹来争议。比如他说过,“我不会再和刘涛合作了。”这可让不少人好奇了,刘涛在圈里算是又红又有实力的演员,为什么王劲松会这么坚决?
王劲松1967年出生在徐州。小时候,父亲一直希望他走理科的路,但他偷偷去报了江苏省戏剧学院。虽然爸爸生气,但还是拿出家里仅有的50块钱,支持他去追梦。可梦想的路没那么好走。
1987年,他和同班同学侯勇一起毕业,被分配到南京话剧团。可侯勇很快就凭借《大染坊》里的陈寿亭大火,还拿了飞天奖之类的多个奖项,而王劲松呢,只能干些搬场景、背箱子的杂活,真正能上台演出的机会少之又少。
就算难得上台,也是无声无息的一堵“墙”!你能想象吗?他站着就是个“背景”,没有一句台词,那种落寞可想而知。剧团工资低,连床位都是资料室里那个破旧的床垫,他就那样苦熬了三年。难过时,他就翻开书本,钻研演技,慢慢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。
那些年,他靠着读书获取灵感,边学边演,也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不足,这段磨炼让他性格谦逊又沉稳,像一块被时间慢慢雕琢的玉。
1999年,他在拍《等你归来》时认识了傅彪。傅彪不仅是前辈,更成了他演艺路上的贵人。傅彪看中了他的潜力,特意拉他去北京发展,还带着他东奔西跑,介绍导演,帮他争取每个机会。哪怕自己没有戏份,也愿意为他挡风遮雨。
可惜傅彪被查出肝癌。2005年傅彪病重,甚至失去意识,但一见到王劲松,眼睛还亮了一下,认出了他,并叮嘱他:“老生一定要演好。”这句话,王劲松一直铭记在心。
2006年,经历了十多年的磨炼,他终于靠电视剧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的太监杨金水一角,开始被更多人注意。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.7,是国产剧的顶尖水准。剧里汇聚了陈宝国、黄志忠等大咖,但大家最津津乐道的,还是王劲松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太监形象。
为了演出真实感,王劲松一场表演疯癫真假难辨的戏,脸上被扎了四十多根银针,拍摄从上午十点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。因为人体会排斥,他还得重新扎针。
还有一场戏,他被泼了十几桶冷水,又推进冰冷的河里。那时正是寒冬,下戏后他就发烧了,还一个人跑医院打针,第二天天一亮又回去继续拍,这份敬业真让人佩服。
导演张黎评价他时感叹:“这小子可能自己都没想到,能演成这么水平。”王劲松对每个角色都特别认真,从不敷衍,精准揣摩角色细节,花心思打磨形象。
在电影《雪国篝火》里,为了表现被雪掩埋的老钱,他整整躺了十分钟。拍这个戏的工作人员个个为他捏一把汗。
而在《破冰行动》里,他为了符合角色阴郁气质,特意让剧组准备了衣角拉长的衣服,视觉上更显得步伐稳重。剧组给他挑了三十多副眼镜,他最终选了无框款,觉得更能体现角色不受限制的性格。
抗战片《边城》里,为了把日本军官演得地道,王劲松花了大把时间学日语,拍戏前已经能和日本人无障碍交流了。
古装剧《鹤唳华亭》时,他查了大量古籍,细心发现道具佩剑剑柄都不合古代标准,结果道具师傅修改了好几次。有人觉得演戏不用这么较真,但王劲松认为,别人信不信观众是观众的事,他自己有没有做到,是自己的事。
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,王劲松都凭借精湛的演技和敬业精神,认真塑造每个角色。他这份执着和认真,让他在圈内也不乏“树敌”。
比如和刘涛合作过两次,一次在《琅琊榜》饰演言阙,另一次在《大决战》中演蒋介石,刘涛演宋美龄。拍《大决战》时,刘涛为了表现温柔,故意放慢语速,但反而被批演技拉胯。王劲松公开表示,以后不想跟她再合作了。
不过他马上又开玩笑说:“乘风破浪的姐姐刘涛一出现,谁还去看我呢!”这话一出口,既有点调侃,也带点无奈。
更让他惹恼不少人的,是2019年的一次演讲上。他当场指出:“演员这个职业,怎么变成了背台词都要被夸的活儿?背台词就像拿枪打仗,没枪你都不要脸了。”
这直白的话让不少人震惊,有人说他狂妄,但真正了解他的人知道,他只是尊重这个行当,把演员当成了战士。
拍戏时,他全心投入。《琅琊榜》的言侯花了12天准备,《国之利刃》里的蝎子准备了19天,而《军师联盟》中的荀彧准备了20天。虽然拍摄周期短,但他总是用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去打磨角色。
因为他明白,动作容易学,动心才难。只有自己真的相信角色,观众才会买账。
不拍戏的时候,王劲松其实很低调,不喜欢接受采访。反而喜欢约上几个好友,喝喝茶,聊聊天,过过普通人的生活。
他演了大半辈子的配角,直到40岁才逐渐被观众记住。他曾感慨:自己走得或许慢,但从没走错方向。
舞台灯光暗下,他安静地隐身于角色背后。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能坚持初心,敬畏职业,默默创造着自己的不凡。
有人问他,人生里有没有遗憾?镜头没有回应,只捕捉到他捧着每句台词时手掌上的细纹,那些深浅不一的沟壑里,藏着未说出口的故事。